編者按:2025年8月26日,全省森林撫育經營現場推進會在駐馬店市泌陽縣召開。會上,泌陽縣、欒川縣、盧氏林場、商丘民權林場、方城大寺林場、信陽南灣林場等圍繞森林撫育經營的技術措施與模式案例作了交流發言。為促進經驗共享、學習互鑒,現刊發相關典型經驗材料供參考。
國有方城縣大寺林場經營面積5.0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2.1%,是以櫟類、刺槐、油松等落葉闊葉林為主的林場。近年來,由于林分結構單一、林木過密過純,林場面臨火災風險高、森林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為此,林場積極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因地制宜實施撫育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組織保障。為確保撫育經營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寺林場成立了工作專班,整合林場的專業技術力量,細化工作任務、責任落實到人,技術人員按照相關標準要求,深入山頭地塊,實地進行踏查,科學編制作業設計。
——堅持因林施策。堅持因地制宜、因林施策,按照全周期經營要求和森林不同發育階段特征,根據不同的林分類型規劃實施經營模型:一是櫟類幼齡純林進行疏伐,二是櫟類純林進行疏伐+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三是櫟類純林進行生長伐+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通過撫育經營,森林結構得到優化改造,森林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逐步形成復層、異齡、大徑級的闊葉林,可持續利用的防護兼用材型的混交林。
——嚴把施工質量。加強技術培訓,施工前對參與項目建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指導,準確掌握施工區域、面積及作業措施,明確作業區間伐、林地清理、整地、補植等工序質量標準。一是針對采伐木全林打號,做到先打號、后采伐,對密度過大、自然整枝過高、樹種結構不合理的櫟類純林次生林,采取撫育間伐,實現提質培優;二是針對部分生長衰退的刺槐等,采取低質低效林改造措施,伐除質量低下林木,并采用人工挖穴,整成里低外高的反坡形狀,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三是采用一至兩年生實生苗、營養缽苗,在林隙、林窗、林中空地,根據地類立地條件,塊狀或群團狀補植目的樹種;四是對天然萌生的幼苗進行相對應的保護措施,必要的進行鐵絲籠圍欄保護,實施松土除草等措施促進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發育,促進林木高質量生長。
——加強成效監測??茖W設置監測地塊,按照樹種、森林類型和經營方式布設監測樣地塊、對照樣地塊,定期開展測量測算,調查收集數據,對比分析經營成效。同時,探索建立森林可持續項目專項檔案,引入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方方法,實現全過程檔案管理。
——取得的成效。經過持續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林場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監測數據顯示,每公頃蓄積年生長量達4.24立方米,櫟類林平均高與胸徑明顯增加,單株年蓄積生長量增加0.0657立方米。森林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形成異齡、復層、混交的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群落。通過補植補播、圍欄護苗等措施,有效促進天然更新,增加目的樹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穩定性增強。項目實施每年帶動森林經營5000余畝,解決周邊林農就業超100人。森林火災發生率和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持續下降,森林蓄積量持續增長,森林生態系統碳匯功能得到增強,林農通過參與經營實現增收,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