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盤活閑置土地發展休閑采摘游,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商城縣發展特色林果種植基地近百個,種植面積3萬余畝,涵蓋10余個品種,年接待采摘游客超50萬人次,帶動3000余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
初秋的商城縣,瓜果飄香滿山間。
8月31日,在雙椿鋪鎮王店村振林種植養殖家庭農場,連片的無花果樹枝繁葉茂,圓潤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游客們手提竹籃穿梭林間?!斑@無花果又軟又甜,帶著孩子來不僅能體驗采摘樂趣,還能呼吸山里的新鮮空氣,比待在城里舒服多了!”來自縣城的游客李凡笑著說。
近年來,商城縣以“生態優先、產業興農”為導向,將閑置土地盤活與休閑農業發展深度融合,從雙椿鋪鎮的“林果試點”逐步推廣至全域,走出了一條“以果興旅、以旅富民”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2年,在外務工多年的楊林聽說家鄉在扶持林果產業,于是毅然返鄉創業。在王店村“兩委”的幫助下,她順利流轉70畝閑置土地,種上無花果、獼猴桃、桃子等果樹。讓她驚喜的是,無花果種植第二年就掛果,畝產量達2000斤,每斤鮮果能賣到15元。“每年一到6月,客商的預訂電話就沒斷過,根本不愁賣?!睏盍终f。
土地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王店村村干部胡生銳介紹,村里不少年輕人外出務工,土地長期閑置。如今通過土地流轉,村民每畝地每年能穩定獲得300元租金,還能在采摘園務工。目前,王店村已有20余戶村民參與到林果種植和采摘服務中,戶均年增收萬余元。
從雙椿鋪鎮的“點上突破”,到全縣范圍的“面上開花”,商城縣的休閑采摘游正加速形成“一村一品、全域飄香”的生動格局:
鄢崗鎮的黃梨在8月迎來豐收季,金黃的果實掛滿枝頭,酥脆多汁的口感讓其成為秋日鄉村的“流量擔當”;湯泉池管理處的藍莓園里,紫黑飽滿的藍莓綴滿藤蔓,不僅是游客采摘的熱門選擇,還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遠銷全國各地;鲇魚山街道的火龍果大棚內,紅彤彤的果實皮薄肉厚、甜度十足,剛成熟便被游客預訂一空……
截至目前,商城縣已發展特色林果種植基地近百個,種植面積3萬余畝,涵蓋無花果、獼猴桃、梨、桃、西瓜、葡萄、藍莓、火龍果等10余個品種,年接待采摘游客超50萬人次,帶動3000余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
“發展休閑采摘游,不僅是盤活閑置土地的有效途徑,更是推動農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商城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圍繞“春賞花、夏摘果、秋品果、冬農趣”的四季旅游格局,進一步完善采摘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商城特色的休閑采摘品牌,讓更多閑置土地變成“聚寶盆”,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記者 尹小劍 李振陽 通訊員 雷顯會 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