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省局消息 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楊青 8月29日,記者從鄭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該所對《鄭州商品交易所鮮蘋果期貨業務細則》進行了重要修訂。此次修訂圍繞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目標,從四個關鍵方面對原有規則進行了優化,旨在使期貨標準更貼近現貨實際,降低企業參與成本、增強品種功能發揮。
修訂內容包括:優化替代交割品升貼水機制,通過細化不同果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質量容許度等指標的組合與貼水設置,更符合現貨貿易中的分級習慣和實際需求;將交割單位從原來的10噸調整為20噸,更符合現貨常見貿易規模,有效降低單位運輸、倉儲及檢驗成本;統一裝果容器標準,明確規定采用“鐵筐內加白色透明塑料袋”的包裝方式,既符合現貨存儲運輸習慣,又有利于交割抽樣和質量檢驗,提高交割效率;系統優化車(船)板交割流程,通過縮短交收時間、明確各環節時間節點和責任界定,細化違約認定及免交定金情形,降低交割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資金占用成本。
行業專家普遍認為,此次修訂精準回應了產業實際訴求。蓬萊昊林果蔬有限公司總經理仵云仲認為,新規則切中了當前蘋果現貨和期貨交割中的痛點,更細致的質量分級與貼水設置滿足了不同渠道和產區的需要,有助于推動期現結合,吸引更多產業企業參與。中國供銷集團延長果業期貨部經理趙曉杰認為,交割單位的擴大對企業的倉儲、物流及資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長期看更符合現貨貿易規模,有助于實現規模經濟。
總體來看,本次修訂是鄭州商品交易所持續響應現貨市場需求、優化制度供給的重要體現。通過聚焦交割環節的實際操作難點,新規則進一步提升了交割效率與質量保障能力,為蘋果產業鏈企業利用期貨工具進行穩健經營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持。
該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修訂充分考量了鮮蘋果作為生鮮農產品的特性,深度聚焦市場參與者的核心訴求。將結合各方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細則,持續推動鮮蘋果期貨更高效地發揮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功能,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