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硝煙退去
抗戰英魂永存
時間車輪滾滾
記憶年輪圈圈
中原大地分布的古樹名木
是活化石也是綠色豐碑
刻錄了英雄的往事
保存著戰爭的遺跡
挺立著民族的脊梁
抗戰十四年
流光八十載
大河網聯合河南省林業局
走進鄉野,步入山區
走近這些沉默的古樹名木
在綠色樹蔭中打撈
流逝久遠的往事
一起追憶那段浴血奮戰的
彪炳史冊的崢嶸歲月
楊靖宇手植槐
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
楊靖宇將軍故居里
有一棵將近100年的國槐
植樹人叫馬尚德
他的另一個名字廣為人知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早年間他領導了
確山暴動和劉店秋收起義
在中原地區建立了第一個
共產黨領導的縣級農工革命政權
1927年11月他回鄉治療期間
親手種下了這棵槐樹
雖然歷經兩次烈火焚燒
依然發出新枝、生機勃勃
斯人已逝,英名長存
國槐蒼翠,亭亭如蓋
將軍樹
一棵龍爪桑
成為將軍樹
南陽市鎮平縣城南七里莊
彭雪楓將軍故里有一棵桑樹
大如華蓋,宛若碧傘
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這棵桑樹始栽于清末
陪伴了彭雪楓將軍的童年
他經常在樹下讀書習武
解放戰爭期間,陳賡將軍
曾來到這里拜訪彭雪楓父親彭延泰
在桑樹下談論國家大事
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
杰出指揮員、軍事家
也是抗日戰場上
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這棵古桑樹已成為
紅色的傳承和革命的回憶
永存在人們的心中
抗大銀杏樹
風聲雨聲讀書聲
家事國事天下事
被一棵千年銀杏樹
記錄在了年輪之中
1940年3月18日,新四軍游擊支隊
創辦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
就坐落在銀杏所在的泰山廟內
這也是新四軍創辦最早
培養人數最多的一所軍政學校
為邊區政府和軍隊培養了
近2000名黨政軍干部
被譽為革命青年搖籃
彭雪楓當年任學校校長
經常在樹下給學員上課、聚會和議事
銀杏樹的一些枝干
還被做成了手榴彈彈柄和槍托
是一棵承載了累累抗戰記憶的
“革命樹”和“抗日樹”
和抗日軍政大學四分校遺址一起
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古橿樹
環翠峪管委會三墳村
有一處抗日后方醫院
一棵千年古橿樹像把巨傘
遮在后方醫院舊址紀念館的上方
1944年,皮定均司令員率領
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來到環翠峪
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許多戰士英勇負傷
為了救助傷員,保證隊伍戰斗力
皮定均命人為嵩岳軍分區后方醫院選址
最終定在了古橿樹的院落里
1944年到1945年,這所醫院
共救治了2000多名八路軍戰士和群眾
多虧了古橿樹的遮擋
醫院才一次次躲過敵機的偵察
因此當地人就稱它為“英雄樹”
皮司令拴馬槐
提起豫西抗戰
皮定均司令員廣為人知
1944年4月18日,皮定均司令員
徐子榮政委率領豫西先遣支隊
開辟了以嵩山、箕山為中心
覆蓋10個縣的抗日根據地
1945年1月日軍勾結偽軍
對箕山地區發動大規模襲擊
王保莊成為皮定均率領的抗戰隊伍
成功突圍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之一
登封市徐莊鎮楊林村一組王保莊這棵國槐
曾見證了抗日隊伍跳出五道封鎖線
最終粉碎敵人陰謀的驚險往事
新密栗林國槐
新密市超化鎮栗林村
密南抗日政府舊址前
有棵600年的國槐樹
是豫西抗戰的見證者之一
1945年3月12日
河南軍區第一、四支隊攻打薈萃山
擊斃王光臨部下百余人
俘獲200余人
并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
隨后中共密南縣委及密南抗日政府
便在栗林村一處民宅內成立
這棵國槐樹記錄了
密南最后一個階段的抗日斗爭
粗壯的枝干上
曾經留下當年戰斗的彈痕
河南抗戰遺跡星羅棋布
一段段逝去的歷史
一個個先烈的故事
流傳在口耳之間
記錄在古樹之上
年輪蒼古,歷久彌新
統籌:銀新玉 安艷鴿 石金紅 劉宣宣
執行:劉瑞朝 郭栩汝 楊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