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省局消息 報道員周榮華 侯紅琴報道 8月8日上午,暴雨中,一只白鷺被困于唐河岸邊淺灘,唐河國家濕地公園迅速啟動應急救助機制,成功對其實施救援。目前,該白鷺經專業照料后精神狀態良好,待康復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后將被放歸自然。
當日上午10時許,唐河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周榮華在四橋南河道巡查時,發現一只白鷺蜷縮于淺灘水域,雙翅無力低垂,無法正常起飛。此時暴雨正急,若不及時救助,白鷺極可能因體力不支或受二次傷害危及生命。周榮華立即上報情況,公園管理處聯合野生動物救助站人員趕赴現場。考慮到白鷺受驚嚇后可能掙扎受傷,工作人員采取“低干擾救援法”:用柔性網具小心接近,避免直接接觸造成應激反應,隨后將其轉移至臨時準備的“救助小屋”中,后將其安全送至野生動物救助站。
該白鷺為亞成體(未成年個體),因暴雨導致覓食困難、體力透支,雖無明顯外傷,但體態虛弱、羽毛浸濕。工作人員隨即為其提供恒溫干燥環境,投喂清水及新鮮小魚補充能量,并密切監測其體溫、進食及活動狀態。截至發稿,白鷺已能自主梳理羽毛,食欲逐步恢復,生命體征穩定。
白鷺素有“生態環境指示物種”之稱,其棲息環境需滿足水質優良、食物鏈完整、干擾較少等條件。唐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表示,白鷺選擇在此區域活動,說明公園近年來的生態修復工程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穩定的棲息地。自2020年實施“濕地生態提質工程”以來,公園已構建起復合生態系統,水質常年保持Ⅲ類以上標準,主要食物資源量較五年前增長40%,記錄到的鳥類從建園初期的126種增至15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達26種。
唐河國家濕地公園始終將野生動物保護納入日常管理核心,通過建立“網格化巡護”制度,強化巡護監測;推動公眾參與,年均開展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宣教超20余場,覆蓋群眾超1萬多人次。公園發展保護中心主任侯紅琴表示,下一步將針對極端天氣下野生動物救助制定專項預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救助體系,增設應急物資儲備點,并聯合南陽師院等科研院校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專項調查。
此次白鷺救助行動,是唐河國家濕地公園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濕地生態保護成果的直觀體現。隨著生態修復與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未來將有更多野生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