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善盡美”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薄渡亍肥撬吹蹠r期的樂曲,贊美舜帝以德善治理天下;《武》是周武王時期的樂曲,贊美武王伐紂以安天下。孔子在欣賞這兩首樂曲時,認為《韶》樂中正平和,音調節拍、演奏形式完美,蘊含的思想觀點、價值意義雅正,是盡善盡美的;而《武》樂則反映了戰爭,雖然形式優美,內容卻不夠好。“盡善盡美”強調人們在做事時應該追求完美,體現了孔子對于美學、道德以及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
盡,會意字,甲骨文從皿,字形像手持刷子洗滌器皿之形,表示飲食已盡,以此表示終盡之意?!墩f文·皿部》解釋:“盡,器中空也?!北玖x是器皿中空,又引申指全部拿出、竭力做到、達到極點等。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氨M”是一個朝著善和美的目標不斷追求的過程,盡善盡美體現了一種追求卓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鼓勵人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一個人如果擁有這種精神,就會嚴格要求自己,對待每一件事情都會力求做到最好。
明代呂坤在《續小兒語》中講道:“大凡做一件事,就要當一件事,若還茍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比f事萬物做到盡善盡美不容易,但這一理想卻給人以進步的力量。一個人在趨于完美至善的過程中,必然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讓個人的能力和素養都能夠得到極大提高。倘若做任何事情都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只求差不多、無所謂,甚至敷衍了事,必然換不來完美的結果,達不到完美的境界。
做事追求盡善盡美,彰顯的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人生的遠見,在于選擇一件事做到極致,表現為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干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v觀古今,大凡有所建樹之人,無不是那些不肯自安于“尚可”或“近似”,而必求盡善盡美的人。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顧炎武寫《日知錄》期間,反復淬煉打磨,一直不敢“錄以示人”,“慮以未成之作,誤天下學者”,其對作品的精工細琢、力臻完美的態度令人敬佩;糖果柜臺售貨員張秉貴,為了更好服務顧客,幾十年堅守,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和“一口清”絕技,被群眾譽為“燕京第九景”;高級技師周家榮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鋼絲繩,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橋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所在團隊的產品……所有的出口成章,都是厚積薄發;所有的從容淡定,都是世事磨礪;所有的游刃有余,都是千錘百煉。他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為了心中的美好,不遺余力努力奮斗。
人生沒有完美無缺,但可以追求盡善盡美。要想取得卓越超凡的成就,就不能只以平常的水準來要求自己,而要傾注全力、不懈努力,在不斷追求極致和完美的過程中迎接挑戰,實現超越。黨員干部更應該在守正道、不逾矩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目標和愿景,時刻保持對黨極端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干勁,把問題想得再深點,把困難估計得再多點,把工作做得再實點。只有在對照目標找差距的改進和創新中,不斷提出更高的標準,才會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