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懷刑”出自《論語·里仁篇》:“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意思是君子敬畏刑法,小人貪圖小利,告誡人們應當遵循法度,行事周到,所作所為都不能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規(guī)范。
刑,會意兼形聲,從井,從刀。《易經(jīng)》曰:“井,法也。”《說文解字》注:“刑,罰罪也。”“刑”的本義為處罰、治罪,作動詞,如《韓非子·有度》講道:“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又指刑罰,作名詞,如《諫太宗十思疏》講道:“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也可引申為法律,作名詞,如《論語》講道:“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如何做到“懷刑”?關(guān)鍵是要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對紀法心存敬畏。“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敬”會讓人有所為,“畏”又會讓人有所不為。東漢名臣楊震調(diào)任東萊太守,時任昌邑縣令的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nèi)舉薦的官員。聽聞楊震路過此處,王密夜晚帶著黃金上門拜訪,感謝其推舉之恩。楊震知曉其來意后,嚴詞拒絕:“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道:“暮夜無知者。”楊震厲聲反問:“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無奈,只得帶著黃金返回。面對賄賂和“暮夜無知者”的說辭,楊震不為所動,慎終如始,無愧于心。
“君子懷刑”更要居安思危、慎獨慎行。曾國藩有一副自箴聯(lián):“戰(zhàn)戰(zhàn)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戰(zhàn)戰(zhàn)兢兢”出自《詩經(jīng)·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后被用來形容審慎的品格。上聯(lián)的意思是為政者要始終保持謹小慎微的心態(tài),盡職盡責,心懷法度,不越雷池一步。“坦坦蕩蕩”出自《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形容胸懷開闊,心地純潔。下聯(lián)的意思為做官要持身守正,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做到淡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