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都北京,一條始建于元代、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串聯起景山、故宮、太廟、天安門、正陽門等歷史遺存,更書寫著這座城市深厚絢爛的文化底蘊。讓我們穿越這條城市之脊,感受縈繞其間的徐徐清風。
正直之始:中軸線上的端門
明清北京皇城的端門,相傳對應天帝紫微宮、太微宮的南天門。端,《說文》曰:直也。引申為人的品行正直、正派。另有開始的意思。中軸線上故宮的端門之“端”就包括多種涵義。
其一,端門位于紫禁城正門午門和皇城的正門天安門之間,走過天安門,離宮城越來越近,需要再次整理儀容,正衣冠,做好覲見的準備。“端”在此,即是始,宮城之始。《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
其二,端門之端,必有端正、正直之意。進入宮城,就臨近了朝堂,在這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為百姓著想,處事要端正、廉明。劉向《說苑·至公》:“今棄法而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也。”
端門城樓在明清兩代主要是存放朝廷儀仗用品的地方,也合端之始、正涵義。朝廷儀仗自太和殿過午門、端門至天安門,綿延幾里,威嚴壯麗,令人敬畏。
廉明公正:中軸線上的神獸獬豸
故宮是中軸線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中軸線以它為中心向南北延伸。而故宮里的神獸種類多樣,有這樣一種神獸,是“法獸”,它提醒著任職為官的各級官員們要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它就是獬豸。
獬豸的形象出現很早,據說它的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長得像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額頭上通常長一角。獬豸天生能辨是非曲直,識善惡忠奸,歷代將之作為勇猛、公正的象征,除了塑像之外,還用在了執法官員的衣服和頭飾上。
在故宮御花園天一門兩側,有一對鎏金銅雕獬豸,蹲坐,昂首張口上揚,頸系鈴鐺,身有披掛飾,是明代作品。這對獬豸的獨角繞以“烈焰頭”,常被人誤認為麒麟。它守護著一方平安,更是威嚴地提醒著往來官員,要執法公允、清正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