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河南省委會:
貴委提出的“關于河南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的提案”收悉,經會同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教育廳共同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我省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和基地建設情況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深走實“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之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草局部署要求,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2018年9月省政府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20年7月省林業局、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2022年6月省林業局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林草產業發展規劃》等,均明確提出了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和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為推動我省森林康養新業態產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森林康養產業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一)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我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堅持在生態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通過森林撫育、林相改造、森林景觀提升、豐富植被種類、色彩、層次、季相的森林經營,挖掘森林康養文化等措施,不斷優化森林康養環境,完善森林康養基地基礎設施、提升森林康養基地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自2019年以來,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114個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培育認定82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基地數量、規模不斷壯大,“兩山”轉化通道持續拓寬,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明顯加快。
(二)森林康養產業產值持續增長。積極發展“森林康養+”和“+森林康養”,開發多元化森林康養產品,有效連通森林食品、森林旅游、醫養康養等多產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提供就業機會,帶動農戶增收,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成效明顯。據統計,我省2023年森林旅游與森林康養休閑服務產業實現產值302億元,占林業總產值的12.5%,與2022年的239億元相比增加了63億元,增幅達26.3%,森林康養旅游休閑服務產業已成為林業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森林康養醫養共享融合發展。省委、省政府印發《河南省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實施方案》《河南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出臺《河南省“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強化多部門協同,加大政策創新、財政支持力度,優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加快培育康養產業,引導社會力量開發康復、保健、養生、休閑等健康旅游產品。建設“省-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網絡和開放共享遠程醫療綜合服務平臺,覆蓋連接省內外1000余家醫療機構,基本實現醫療信息互聯互通、醫療資源共建共享。
(四)森林康養人才培養穩步推進。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省教育廳已立項8個相關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和15個相關省級特色行業學院,推動高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全省58所本科高校、110所高職院校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康復工程、康復物理治療、康復治療學、食品營養與健康、養老服務管理、運動康復等相關本科專業204個;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南陽科技職業學院等職業院校開設有森林生態旅游與康養、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29個與森林康養相關的專業點。
二、下一步工作重點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貴單位的提案建議,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完善森林康養基礎設施。我省擁有三大山脈,山川風光兼具北雄南秀,有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和良好的中醫藥產業,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們將積極爭取財政資金,以“三山”地區為重點,以現有森林康養基地為帶動,鼓勵各地緊扣“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九大主題旅游線路,開展森林康養基地質量提升工程,開發特色化、差異化、品質化的康養產品,進一步完善森林康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提升森林康養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優質森林康養基地。
(二)加強森林康養人才培育。會同省教育廳積極探索院校地方合作模式,鼓勵支持高校開設森林康養相關現代重點產業學院、特色行業學院,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支持各級各部門協同持續開展“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工作,抓好森林康養相關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森林康養基地引進森林康養專業人才,提高森林康養行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三)持續挖掘森林康養文化。以林旅融合破局,充分發揮森林自然遺跡、古樹古道、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文化遺產等森林文化資源,鼓勵支持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從業者,探索森林康養與文學、音樂、傳統文化、鄉土情結、地標特色元素相結合,探索開展森林體驗、森林運動和自然研學教育、弘揚森林生態文化等森林康養多元生態產品相結合,給森林康養旅游產業注入文化靈魂,使大山名起來、秀水靈起來、古跡活起來,實現把游客“引過來、留下來、住下來”,推動森林康養從原來森林旅游的“走一走”向停下來“養一養”轉變。
(四)加強部門協同推動發展。積極會同省發改、財政、民政、衛健委、中醫藥、文化旅游等政府職能部門,調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把森林康養納入大健康產業與自然教育、休閑度假、慢病康復、旅居養老、中醫中藥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我省傳統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發展森林浴、森林食療、藥療等服務項目。支持有相關資質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森林康養基地規范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養老護理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推動森林康養與生態游、文化游、醫療保健、體育健身等產業融合發展。
(五)廣泛開展宣傳推介活動。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宣傳推介河南森林康養資源稟賦優勢,引導各相關主管部門和森林康養經營主體,利用官方網站、報刊、林業展會、文化節,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新興媒體宣傳平臺,線上線下開展森林康養宣傳推介活動,提高對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生活方式的認識,倡導森林康養健康生活理念,擴大河南森林康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力爭打造融旅游、居住、養生、醫療、護理為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集群,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注入新動能。
感謝貴單位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關注和支持!
2024年6月17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河南省林業生態建設發展中心0371—65959386
聯系人:胡旭東
郵政編碼:450003;地址:鄭州市緯五路40號
提案正文:
關于推進我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的提案
森林康養是林業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以森林景觀、森林環境、森林食品、生態文化為資源依托,開展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活動。發展森林康養,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有效途徑,對科學利用森林資源、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截至2022年,我省已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3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85個;森林康養與旅游產業實現產值近366億元,占林業產業總產值的16%。
一、我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融合政策不夠健全
近年來,我省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森林康養產業提供了指導,但目前出臺的政策并未明確將森林康養產業作為發展主體,其他產業也未能提供有效支撐,森林康養產業“一業為主,多業融合”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我省森林康養基地相較于先進省份數量偏少,部分森林康養基地基礎設施不健全,存在通訊網絡覆蓋不足、服務產品類型有限、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服務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三)專業人才較為短缺
高校森林康養專業建設不足。目前全國農林類大學共80多所,但開設森林康養相關專業的學校較少,985、211院校中,只有北京林業大學開設森林康養專業。森林康養基地大部分位于山區、鄉村,與大多數人才的就業期望方向不符,產業人才需求較難滿足。
(四)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初期發展目標群體具有一定局限性,投資費用高且回收周期長,大部分企業進入意愿不強。我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起步較晚,業界對森林康養內涵認識還不到位,企業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發展前景、發展路徑等認識比較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建設和過度開發。
(五)社會公眾認知不清晰
森林康養在我國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除林草、文旅系統及相關院校專業人員外,社會公眾對森林康養關注度不高,對森林康養功能認知不足,甚至一些森林康養基地工作人員對森林康養的理解也僅限于滿足游客食宿游需求。
二、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森林康養產業法律法規、政策及技術標準體系,圍繞土地使用權、稅收優惠、投資融資模式、科技平臺、人才引進、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等重點問題進行詳細研判。充分考慮森林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創建森林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雙向機制,建立多類型、多層次的產業復合生態圈。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森林游憩區。基地應因地制宜開辟多功能森林游憩區,滿足不同人群的康養需求。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政府要統籌規劃,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康養基地增設醫院或提供遠程診療,完善異地醫療報銷、醫療救助應急管理等系統,為中長期住留康養群體提供醫療便利。完善配套服務,加強通訊設施建設,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建立電商物流園、驛站或快遞收發點、快遞柜等。
(三)注重專業人才培養
引導高校、職業學校開辟森林康養新專業,定向培養森林康養復合型專業人才;加強校企合作,培養技能型基礎服務人才與管理人才。企業要不斷完善人才引入機制,提升森林康養專業人才待遇及居住條件,調動專業人員積極性。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選派員工走出國門到相關企業參觀學習,打造適合本土資源的創新服務產品。
(四) 鼓勵企業進入森林康養行業
制定財稅扶持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森林康養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或稅收減免等優惠,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森林康養行業。針對森林康養產業設置復合式產業發展基金,為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渠道,鼓勵森林康養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聯合發展,推動產業的快速成長。
(五) 加大森林康養宣傳普及力度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推廣方式,如展覽、會議、公益、科普等,普及森林康養知識,推廣森林康養產品和服務。建立完善網絡平臺,包括官網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通過提供在線預訂、服務評價等功能,方便消費者及時獲取產品和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