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將獼猴人工繁育用地納入農業設施用地范圍的建議”收悉。經與省自然資源廳共同研究,現答復如下:
新野縣作為我省獼猴人工繁育的主要繁殖基地,在新冠疫情期間,為我國疫苗研發、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用猴,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一、根據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改進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通知》(豫自然資規〔2020〕1號),進一步細化設施農業用地范圍,明確設施農業屬于農業內部結構調整,設施農業用地包括農業生產中直接用于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管理規定,畜禽養殖用地按照農業用地管理,本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本法第二十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
二、獼猴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且在我省焦作、濟源等地有野外分布種群。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管理規定,人工繁育獼猴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實行許可制度。該物種不屬于畜禽養殖范圍。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等相關單位深入開展調研,同時與國家林草局相關司局做好匯報、對接,進一步完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政策。
2024年6月18日
聯系電話:0371-65800171
聯系人:河南省林業局自然保護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 季子敬
郵政編碼:450000
建議正文:
關于“將獼猴人工繁育用地納入農業設施用地范圍”建議
獼猴作為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基因組同源性高達98.5%,在組織結構、免疫、生理和代謝等方面與人類高度相似,是研究人類健康和疾病最理想的實驗動物。當前,隨著新興醫藥制藥市場的迅猛發展,許多研發單位科研用猴供給緊缺局面愈演愈烈,獼猴已成為重要的醫療戰略資源。
一、新野獼猴產業發展現狀
新野縣作為國內傳統猴戲之鄉,獼猴馴養起源于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2009年猴藝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縣擁有獼猴人工繁育企業23家,人工繁育獼猴數量達1萬余只,從業人員約2000人,其中辦理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的有3家企業,3300余只獼猴,已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獼猴繁育馴養基地縣和重要的科研項目標本提供基地。在新冠疫情期間,我縣獼猴企業為國家新冠疫苗研發、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實驗用猴,為我國生物醫藥研發做出了一定貢獻。
2021年以來,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獼猴產業被納入省市縣林業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大好形勢,已經成為新野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二、新野獼猴產業發展面臨問題
為做優做大獼猴產業,推動獼猴人工繁育產業不斷朝著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道路邁進,必須增加獼猴人工繁育用地,以完善提升配套設施、優化種群結構、擴大種群數量。而根據我省現行土地政策,獼猴人工繁育用地不屬于河南省農業設施用地范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獼猴產業的發展。
三、建議
相關政策法規并未明令禁止將獼猴人工繁育用地納入農業設施用地范圍,我國也有一些省份(比如廣東省)已將獼猴人工繁育用地納入農業設施用地范圍。
為更好發展壯大獼猴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建議省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能夠深入新野等獼猴馴養繁育地區開展調研,從促進新野特色經濟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的角度,在省級層面出臺扶持政策,支持獼猴人工繁育用地納入河南省農業設施用地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