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球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制定《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隨著我省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豬種群數量增長較快,以野豬為代表的野生動物致害問題逐步凸顯。野生動物致害防控事關生態平衡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為此,我局高度重視,并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摸清底數。野豬晝伏夜出,攻擊性較大,調查工作較難開展,經過前期摸排,目前大致掌握我省野豬種群分布情況。我省野豬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伏牛山和桐柏-大別山山系的山區,分布在南陽、洛陽、信陽、三門峽、駐馬店、濟源、平頂山等 10個省轄市和3個直管縣(市),其中南陽、洛陽和信陽三地野豬分布數量占資源總數的88%。
二、科學防控,試點推進。為科學調控野豬種群數量,減輕群眾經濟和財產損失,穩妥高效完成野豬危害防控任務,2022年我局先后印發《防控野豬危害技術要點》《河南省野豬危害防控工作試點實施方案》,選取我省含濟源示范區在內的13個縣(市)開展種群調控試點工作。指導各地組建隊伍,圍繞野豬致害危害監測預警防控(包括人防、物防、技防以及減少食物引誘等)、種群調控(包括狩獵、獵捕、異地野外安置等)、致害補償、購買保險等開展調控工作。
三、積極爭取財政資金。為穩妥開展試點工作,減緩人與野生動物沖突矛盾,2023年起,我局積極向國家林草局匯報溝通,爭取到中央財政林業發展項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專項資金近500萬元,用于對我省野豬致害補償工作試點縣獎補,并鼓勵試點縣結合地方特色商業保險,推廣野生動物肇事責任保險,保障人民群眾人身和財產安全。
下一步,我局將在總結本省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與財政、金融監管等部門溝通協調,學習其他省份先進經驗,推動我省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并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4年6月18日
聯系電話:0371-65800171
聯系人:河南省林業局自然保護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 季子敬
郵政編碼:450000
建議正文:
關于制定《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的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動保險機構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賠償保險業務。”我國山西、重慶、云南、西藏、湖南、遼寧等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已經制定和出臺了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相關辦法,對保障群眾利益、維護政策導向、加強生態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近年來,各級政府、各類社會組織及公民對生態保護的關注度日趨提升,亂捕濫獵得到有效遏制,陸生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但隨著野生動物種群不斷擴大,其繁衍生息需要新的食物和空間,對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濟源為例,濟源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8%,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野豬種群數量從2010年的幾百頭擴展到2000余頭,太行獼猴種群從2000年的數百只增加到近3000只,華北豹從最初的1-2只增加到11只左右。野生動物種群的迅速擴大,給當地村民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據統計,2018年以來,濟源因野生動物致害受損農作物達10000余畝、果樹30000余株、家畜家禽2000余只、圈舍受損30余間,直接經濟損失逾5000萬元。還曾出現群眾因守護農作物驅趕野豬,反被野豬攻擊,造成人員嚴重受傷的事件。全省其他地市因野生動物致害的情況也不勝多數,給群眾生命、財產均帶來一定損傷。
在2021年云南發生的象群北巡事件中,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一路跟蹤監測,對象群造成的所有損失,均按照《云南省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給予及時、合理的賠償,受到沿線村民普遍高度認同,積極參與對象群的一路護航,有效助推野生動物保護政策落地落實。我省如能建立相關賠償機制,確保當地居民因保護野生動物所受損失可以及時、足額得到賠償,能夠有效促使當地群眾轉變思想,全力配合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工作。
為此,建議我省盡快制定和出臺《陸生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有效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確保生態系統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