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建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提高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補貼標準的提案”收悉。經與省財政廳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現答復如下:
太行山是我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太行山綠 化工程是我國七大防護林工程之一,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該工程的實施,可顯著降低區域土壤侵蝕,阻止水土流失,增強涵養水源能力,對保障華北平原及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省林業局高度重視太行山區林業生態建設,聯合省財政廳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成功申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國家試點
為加速推進我省南太行地區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省財政廳聯合有關部門認真謀劃、精心組織,于2018年成功申報了“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63億元,重點支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和濟源示范區實施包含困難地造林、森林保護在內的礦山環境治理、水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系統保護、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等建設內容。項目完工后,將新增林地面積 63.59平方公里,改造低質低效林地4604.53公項,恢復新增草地1048.6公項。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改善和提升包括鶴壁在內的南太行地區生態環境質量,重塑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二、穩步開展科學綠化試點示范工作
省林業局大力推進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設立省級科學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結合太行山區國土綠化實際,將“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試點示范項目”列為2022年和2023年六大類試點示范項目之一,采取項目化、工程化建設方式,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22年,鶴壁市淇縣承擔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試點示范項目,實施困難地造林1000畝、投資160萬元;2023年,計劃安排鶴壁市鶴山區太行山困難地造林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實施困難地造林1000畝、投資300萬元。
三、持續加大林業財政資金投入
近年來,中央財政和省財政高度重視太行山區林業生態建設,持續加大資金 支持力度。2018年以來,累計下達我省南太行5市林業專項資金16.2億元,其中:鶴壁市林業專項資金2.15億元,支持太行山區造林、森林撫育、林業生態保護恢復、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下達中央基建資金1.08億元,重點支持實施太行山綠化三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 20.7萬畝、封山育林 4.5萬畝,不斷提升太行山區森林覆蓋率,補齊生態環保短板。
四、下一步工作
?。ㄒ唬┐罅χС助Q壁市申報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是我國林草領域資金使用管理方式的創新舉措,采用“中央補助、省級統籌、市縣實施”的方式,申報成功將獲得中央財政資金不少于2億元的資金支持。省林業局將會同省財政廳提供相關工作指導和技術支持,全力支持鶴壁市申報2024年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
(二)持續深入推進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以省級科學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為抓手,結合鶴壁市困難地造林需求及當地意愿,繼續加大對該市國土綠化支持力度。
?。ㄈ┦×謽I局將組織對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開展調查研究,從技術層面完善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支持有關措施。
?。ㄋ模∝斦d指導協調鶴壁市相關部門統籌使用各類林業生態建設資金,指導協調市縣加大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資金需求。
2023年6月12日
提案正文:
關于提高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補貼標準的提案
一、基本情況
鶴壁市西部地區屬太行山東麓余脈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陡峻。近年來,鶴壁市將生態保護與建設作為全市重要的基礎建設,相繼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爭取到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等項目,扎實有效實施,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行業,在全市生態保護建設中背負著重要使命,承擔著重要任務。
鶴壁市在基本完成太行山區宜林地造林綠化的基礎上,將國土綠化重點向太行山困難地延伸。山區石多土少,石質山區占60%左右,土壤干燥、土層薄、墑情差、水分蒸發快,干旱少雨,導致傳統容器苗造林在太行山石質山地成效較差。根據困難地造林實際情況,適當加大容器規格,選擇粗壯苗木,增加營養袋和苗木自身的營養和水分,增強苗木自身的抗逆性,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二、存在問題
生態保護與建設主要依靠國家和省級財政投資,地方財政可配套資金較少。經過多年來造林綠化,鶴壁市太行山造林現有可造林地塊多為零星地、困難造林地,適合大面積植樹造林的地塊較少,造林難度很大,項目實施困難。受水資源、管護條件以及物價、人工費的增漲,各項建設投資標準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比如喬木造林國家投資標準為500元/畝,而實際達到工程造林的成本需要2500元/畝。
三、建議
太行山石質山區困難地造林選擇適合本地區栽植、防護效能好、能發揮最大效益、速生、優質及固土改良能力強的側柏、五角楓、油松、黃櫨等樹種為主要造林樹種,采用魚鱗坑整地、客土回填等方式營造混交林,造林成本增加。建議根據造林的難易程度(生物對環境的基本要求、培育目標、環境生產潛力及極端限制環境因子等)實行差別化的造林補貼標準,通過提高補貼標準,引導鼓勵向造林困難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