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支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羅山縣位于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境內山區、丘陵、壟崗、平原交錯,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具有典型的過渡性氣候特點,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林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近三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的決策部署,省林業局協調省財政廳,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統籌,對加大羅山縣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一、增加國土綠化任務,大力擴充森林資源
2022年度省級下達羅山縣營造林任務為8萬畝,其中造林4.8萬畝,森林撫育3.2萬畝。共使用中央資金1318萬元,省級資金457.9萬元;2023年度省級下達羅山縣營造林任務為8.67萬畝,其中造林6.67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按照此任務,待驗收合格后,2023年度的投資額度會實現持續增加。羅山縣通過實施國土綠化項目,增加了造林面積,提升了森林質量,擴充了森林資源,能夠有效改善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其生物多樣性。
二、加大保護區資金投入,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以來,我局大力支持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項目建設,先后下達保護區能力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繁育資金1450萬元,支持自然保護區加強巡護保護、科研宣教、生態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建設,開展朱鹮繁育基地建設及白冠長尾雉調查監測及野化訓練等。近年來該保護區累計人工繁殖朱鹮280只,野化放飛127只,野外朱鹮種群數量達400只,并呈穩定發展趨勢,分布數量及范圍不斷擴大。2022年組織完成了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編制修改上報工作,為今后十年內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政策依據。
三、逐年增加投資,加大生物多樣性全面保護力度
2020年以來,我局申請及安排羅山縣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共20864.6萬元,其中2020年安排6351.9萬元,2021年安排6711.3萬元,2022年安排7801.4萬元,每年逐步增加。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國土綠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油茶低改及營造、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植被恢復等多個方面,對羅山縣生態保護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四、下一步繼續支持羅山等革命老區生物多樣性保護
(一)加大羅山縣營造林項目傾斜力度
按照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要求,在以下方面給予支持。一是按照造林空間適宜性評估結果,深挖造林綠化用地潛力,結合項目建設要求和當地意愿,加大國土綠化實施支持力度。二是針對羅山縣中、幼齡林面積大,林分質量不高,森林經營水平亟待提高,加大森林經營管理的技術指導,并對年度撫育任務適當傾斜。三是加大對科學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的支持力度。
(二)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項目申報
在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經國家林草局批復后,及時指導其申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羅山縣內的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申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補助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改善保護區、濕地公園的管護巡護現狀,建設智慧化保護系統,提高其保護管理能力,使區域內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恢復,維持該區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
2023年5月16日
建議正文:
關于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支持力度的建議
羅山縣地處河南省南部,南枕大別山,北依淮河水,是大別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大別山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淮河源生態功能保護區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縣擁有的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黃緣閉殼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達550.32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26.58%。全縣林地面積達121.6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4%。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著名的觀鳥勝地,鳥類品種繁多,其中以朱鹮、白冠長尾雉為代表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74種。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全國全球推廣,并作為全國唯一縣區代表,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作主旨演講。
近年來,羅山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平均300天以上,林地總面積達9.5萬公頃,遠超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作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羅山縣,堅持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籌兼顧,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努力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走出了一條堅持綠色發展的致富路,綠色羅山、紅色羅山、生態羅山底色更亮,實力羅山、活力羅山、幸福羅山魅力彰顯。2023年,我縣研究決定精心打造“三生”融合、價值轉換生態保護品牌,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保持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積極爭創“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友好縣,持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更好推動生物多樣性和水源涵養區保護。
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堅定不移抓綠色崛起。利用生態稟賦,放大生態優勢,緊抓綠色崛起重大機遇,大力推行“生態+”發展模式,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堅定不移把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主基調,把碳達峰、碳中和主要舉措融入經濟發展全過程,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新體系,以生態環境硬約束倒逼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著力構建清潔低碳能源新體系,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節能環保融入每一個項目、每一家企業、每一塊土地的生產建設中,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贏”,全面推進產業綠色崛起。
建議:省發改委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新體系、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清潔低碳能源新體系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并從相關綠色低碳項目規劃、落地上向老區羅山傾斜。
二是堅定不移抓機制體制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投入保障、執法監督、目標考核,把各項基礎工作抓得更實,把長效管理抓得更緊,不斷推動全縣環境質量邁上新臺階。其中,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體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綠色發展等方面的考核占比達到了20%以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促進全民參與,每年借助“六五環境日”“世界濕地日”“世界地球日”“零廢棄日”等大力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廣大民眾參與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建議:省生態環境廳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生態環境機構執法、監測能力建設等方面給予培訓、指導和扶持。
三是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羅山境內分布有高等植物189科1903種,野生陸生脊椎動物426種,鳥類334種、昆蟲類1741種,是中部地區的“基因庫”,這得益于我們已形成的公眾參與,專家、協會、企業、志愿者高頻互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我們先后設立董寨鳥類、杜堰河鷺鷥林濕地、河道生態、淮河流域等司法保護基地,形成點面結合、防治一體的保護網絡,實現土地、山林、鳥類、水域全覆蓋。開展“綠盾行動”,設立檢察保護中心,現場開庭審理偷盜野生動植物案件,董寨保護區成為全國“林長+檢察長+法官”保護教育示范基地。雖然我們取得一定成果,但與先進的保護措施、經驗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
建議:省林業廳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技術指導,在資金和項目上方面給予羅山更多幫助和扶持。
四是發揮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優勢。2017年,我縣被評定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在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承擔著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水源涵養功能。按照要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需要在國土空間開發中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以保持并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享有財政、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建議:省生態環境廳在環境治理項目入庫、資金轉移方面更多向羅山傾斜,彌補工業發展不足帶來的財政收入欠缺。
五是在精準科學治理上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水平,對各類工業企業、施工工地、道路揚塵、礦山開采、城市清潔等揚塵污染防治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推進農機作業揚塵治理,建立全覆蓋網格化監管體系。通過加裝空氣監測設備,充分利用無人機、激光雷達等技術,對轄區內空氣質量進行全面監測,持續鞏固空氣質量二級達標縣榮譽。
建議:省生態環境廳在業務能力建設上提供技術支撐,在大氣治理項目資金上給予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