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重要階段,是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局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僅2020年,就多次作出批示指示。關于國土綠化,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關于生態保護,總書記在杭州西溪濕地強調,“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在陜西秦嶺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強調,“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從今往后,在陜西當干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關于生態富民,總書記在浙江安吉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關于綠色發展,總書記在云南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深刻把握林草現代化的發展規律和林草生態保護及修復的基本方向,認真分析研判新形勢,做好林草發展規劃意義重大。把握“十四五”時期林草行業發展機遇,我認為需要認識以下四個特點:
一、正確認識生態文明建設與林草行業的關系
什么叫生態?生態就是人類生存的這個地球自然界的狀態。生態的好壞,取決于兩個大的方面,一是生態本身的保護和建設,二是人類行為對自然界的影響。“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生態建設思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是我們黨和國家既定的戰略方向和描繪的美好藍圖。發展林草事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舉措,按照機構改革新的功能定位,林草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組織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并負責對其組織監督管理,負責監督管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等。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草原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林草主管部門管理著林地、草地、濕地、自然保護地及豐富的物種資源。新的時期,樹立大生態觀、大自然資源觀、大林業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要求,做好“一張藍圖”,實現“多規合一”,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保護生態資源、維護生態安全、弘揚生態文明,干好生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當好生態衛士和生態建設主力軍,是林草事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清醒看到新時期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林草行業發展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群眾在解決溫飽問題和進入小康社會以后,需求層次開始升級,消費結構開始優化,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期望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斷提速,財富的聚集效應愈加明顯,然而梯度效應和擴散效應進程緩慢,地區和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出來,成為民生福祉持續提升的瓶頸。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生態問題仍然是制約我國全面發展的突出問題,生態產品仍然是我們最基本和最短缺的消費品;森林等自然可再生資源作為“綠色銀行”的作用仍然沒有充分發揮,山區林區興林富民和鄉村振興的愿望仍然沒有完全實現。林草部門承擔著加強生態建設、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職責使命。新的時期,為了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如何更好地發揮林草多產品、多功能、多效益優勢,更多地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林草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林草發展面臨著巨大需求潛力。
三、高度重視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帶來了林草行業新機遇
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指導思想為引領,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為基礎,發揮區域集聚和示范作用,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是國家戰略的重大安排和具體部署。以國家戰略為導向,加強林草生態建設,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生態紐帶和文明共識,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需求支撐和環境友好保障,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生態防護“綠盾”和世界級森林城市群的支柱”,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生態宜居前提和生態產業基礎,是黃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保護核心和治理基礎。機會抓住了是機遇,抓不住是挑戰。新的時期,只要能夠牢牢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大局,就會不走錯路、少走彎路,工作推進就有力有效。林草事業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用有為爭有位,發揮優勢,服務大局,將會給林草發展帶來新的重要機遇。
四、把握高質量發展才是林草行業現代化的基本體現
林業高質量發展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能力、自身建設全方位全過程的高質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經過不懈努力,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直至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的戰略目標和我黨的光榮使命。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是現代化建設的要義與精髓。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鮮明導向、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探索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林草發展的戰略定位,堅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林草發展的根本要求。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保障,又帶動實現林業自身高質量發展。新的時期,堅持高質量實施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發揮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多種功能,促進資源可持續經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維持和改良森林、濕地、草原、荒漠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健康和穩定,有效增加優質林草產品供給,不斷提高林草治理和發展水平,是林草現代化的基本體現。
“十四五”時期,林業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我們推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不折不扣在林業工作中實踐化、具體化。最核心的,是要把發展與保護統一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實現保護和發展相互協調促進;積極探索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全面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基本建成森林河南、建設生態強省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